作者: 发布于:2021-02-25
2月25日,绥江法院以调解方式审结三起原告为聋哑人的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法院引入手语翻译助力审判,让聋哑原告听到了公平的声音。

2月25日上午,原告王某某、黄某某、陶某某分别向绥江法院诉请被告王某承包建筑工地拖欠的劳动报酬9128元、10221元、56809元。绥江法院立即启动立案“绿色通道”,安排专人立案。同时承办法官电话与被告沟通,写字与原告沟通,了解到双方均有调解意愿。因被告王某在外地打工,无法参加现场调解。经协商,原、被告均同意远程视频调解。
为保障三名聋哑原告的诉讼权利,让原告更好“发声”,绥江法院专门聘请县残联手语老师为三名原告担任翻译,参与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翻译人员通过手语架起了法官与原、被告之间交流的桥梁,让法官与原、被告进行了“零距离”无障碍沟通,确保了调解的顺利进行。调解过程在手语老师一个个手势、动作下曲折推进,持续近七个小时,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离开法院时,三名原告比划着手势表示:“非常感谢法院帮我们解决问题,一天就调解结案了,感觉特别高兴,也特别温暖”。
调解“无声”,司法有情。绥江法院邀请手语老师参与调解,切实保障了聋哑人的诉讼权利,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